人才政策频发 楼市走暖可能性增大

搜狐焦点新乡站 2020-05-19 09:07:1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5月以来,多地发布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无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亲属可投靠成为人才落户三大关键词。部分地区给予合理的购房资格、购房补贴等。 多地发布人才政策 5月1日起,《浙江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及10条便民举措开始实施,包括父母投靠落户年龄将不受限制,与成年子女共同居住生

   5月以来,多地发布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无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亲属可投靠成为人才落户三大关键词。部分地区给予合理的购房资格、购房补贴等。

    多地发布人才政策

    5月1日起,《浙江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及10条便民举措开始实施,包括父母投靠落户年龄将不受限制,与成年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父母,可以投靠落户;取消集体宿舍的条件限制,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等设立集体户,人才公寓、酒店式公寓可以设立集体户。

    部分地区推出“先落户后就业”的措施。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将加大力度吸引毕业生来鲁留鲁,全省全面放开对高校在校生、毕业生的落户限制,全省16市均可先落户后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地区对租房市场采取了补贴措施,主要体现在增加租房公积金提取额度、给予租房补贴、加大租房市场供应力度等。比如,《东莞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指出,将加大力度提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租住住房的支付能力,将租住本市住房提取比例上限提高至70%、额度上限提高至1800元/月。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的《关于实施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措施的通知》提出,广州市无房、受疫情影响支付房租压力较大的缴存人,可在6月30日前申请多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用于缓解支付房租压力,提取额度按2020年2月至6月期间每月600元计算,可一次性提取不超过3000元,且不超过本人账户余额。

    部分地区针对新引入人才推出低价房优惠。海南省宣布,在海口市、三亚市等6个市县推出低于商品住房价格的安居型商品住房。

    走暖可能性增大

    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的背景下,相关人才政策发布叠加公积金提取松动等,多位业内人士预计,楼市走暖的可能性增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1-4月政策多发成为楼市较大的看点,基本政策内容围绕土地出让金缴纳宽松、加快预售。但降低首付的政策基本被叫停,松绑限购的政策收回,超过10个城市出现了政策一日游的情况。

    58同城指出,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2020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3103亿元,同比下降3.3%,但降幅已比1-3月份收窄4.4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4月份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投资回升的力度加强。从新开工面积、土地市场、商品房销量等不同维度来看,同比降幅都呈现明显收窄态势,市场信心明显提升。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8.86,比3月份提高0.67点。

    中原地产指出,从全国房地产交易市场看,4月份疫情基本平稳,一季度积压的购房需求逐渐入市,市场快速恢复。叠加部分二、三线城市户籍政策宽松,推动了市场企稳复苏。4月对楼市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人才政策和降息,推动市场继续复苏。

    “房住不炒”是主基调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淮安、荆州、青岛、柳州、赤峰、海宁、济南、宝鸡、广州、驻马店10多个城市近期出现涉及房地产的政策“一日游”或“几日游”现象。随后,大部分城市出台房地产政策相对谨慎,基本以人才政策和公积金政策为主,“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

    5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排名前列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同时指出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5月6日,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上海市)印发《关于全面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做好旧区改造、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的配套融资服务。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长张波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20年1-4月份,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国内贷下降2.5%;利用外资下降31.6%。在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房地产融资依然趋严。从货币政策的走向看,2020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强调灵活适度,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将是趋势,但资金主要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方向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